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19节(1 / 2)





  第23章

  4月到5月初, 穆家坪的喜事扎堆, 有好几家人嫁女娶媳妇。

  在二队, 乔怀念和穆小佳的喜酒刚过去没两天,萧清韫又跟着穆家人一起吃了穆达钱家给大儿子娶媳妇的喜酒。

  穆达钱的大儿子穆卫生刚满20岁, 是个很有头脑的小伙子, 也是穆卫民那个“投机倒把”的“团伙”成员之一。结婚对象就是杜妈提到过的杨家湾杨成木的幺妹杨小梅。

  杨小梅长相平凡, 却很勤快, 干活也麻利,好几次萧清韫都碰到杜妈在一群妇女中笑呵呵地夸她的大儿媳妇, 显然是对杨小梅这个儿媳妇十分满意的。

  5月,小春抢收、大春抢种。这是一个与时间赛跑的季节,也是农村最热闹、农民最辛苦、农业最繁忙的时节。

  即使是集体劳动,大家平时的时候积极性不高, 存在偷奸耍滑的人。但因为要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, 抢着收油菜、割麦子、插秧苗、栽红薯......

  而这些都是关乎着一年口粮的重要农活,因此每个社员都憋着气使劲地干活。

  每当这个时候,包括公社的学校在内,各个大队的学校也都放两个星期的“忙假”, 半大的孩子们也都在家里帮着做做饭、端端水什么的。

  萧清韫因为放假也在家里, 原本还想图新鲜也去试试割麦子、插秧, 结果被穆家众人一致制止了。说是本来她教书就不用去地里干活挣工分, 就不要辛苦地去大太阳底下烤了。

  赵小雨怕她不死心,说了一大堆下田下地的“可怕”之处。首当其冲的就是人被晒得黢黑,还可能脱皮。然后就是收油菜的时候有很多大毛虫, 落到身上,容易起疙瘩;割麦子的时候麦芒会落到身上,让你全身又痒又疼,火辣辣的;插秧的时候,在田里有很多蚂蟥,会扒到人腿上吸血......

  “......”妈妈,好可怕!

  总之,到最后,萧清韫是一点好奇心都没有了,还是乖乖在家做饭吧,这个比较安全。

  5月30日这天刚好是星期天,早上起床后,萧清韫照样打开收音机。她已经形成了习惯,每天早晚都要听听收音机。

  起先萧清韫还没在意,等听到“地震”、“战士”、“救援”等字眼,才反应过来。凝神一听,萧清韫心中一震。昨晚滇南省西部的龙鳞县先后发生了两次地震,两次地震初步估计都在7级以上!

  萧清韫懊恼地打了几下脑袋。她就说,早在4月21日听到东北下“陨石雨”的消息的时候,她就觉得有什么被她遗忘了。

  当时想了很久,只以为是前世举世震动的唐山地震,还苦恼怎么才能出一点力,使得伤亡人数少一点呢。现在才明白,分明是在唐山地震之前的这一场地震被她给忘了!

  萧清韫也是前世无意间在网上看见一篇帖子,才知道在1976年不只唐山发生地震。在唐山地震之前和之后相隔没两月,在西南地区的两个省,都分别发生了7级以上的地震。

  前世那两个西南地区的省份,对应起来不就是滇南省和蜀南省吗?真是的,当时怎么就没想起来呢?当时想起来的话,就算不记得具体日期,也可以在给穆卫军的信里有意识地把震前的一些征兆提一提,也让穆卫军有个底啊!

  懊恼后,一种很不应该的想法却不由自主生出来:如今,才是提出这件事最好的契机!

  萧清韫知道这种想法有些自私,但在滇南省发生地震后,再顺势提出一些地震知识,要求穆卫军注意蜀南省的情况......一切就变得理所当然了。做得明目张胆一些,细致一些,也不用担心引起有心人的注意,留下后患,一句“提前预防”就完美的解释了一切。

  而且,在已经发生过一次地震之后,穆卫军如果听了她的话,采取积极行动,主张暂时迁离群众,也变得有理有据了。

  想到这里,萧清韫有点坐不住了,立即拿出信纸和笔,开始写起来。

  信里,除了简单的问候和交代家里情况,萧清韫着重开始写关于地震的事:

  “早上从收音机里听到滇南省地震的消息,心中万分挂念。滇南省军区也隶属蓉市军区建制,而你所在的第13军有‘山中猛虎’之称,你所在的师部、团部又被誉为‘红军师’、‘红军团’,不知道你们是否会被调用。我明白‘军令大如山’的道理,不会说什么‘你不要去’之类的话,但无论如何,请保重自己。

  “今年3月份,东北降下‘陨石雨’。如今,滇南省又发生大地震。自然灾害无情,但我相信只要华夏群众和军中将士团结一心,就能克服一切困难!

  “灾难发生了,固然要众志成城抗震救灾,但地震前的预防也同样重要。

  “地震的发生有很多原因,如太阳、月亮等星球的引力,火山爆发,地壳的运动。今年既然已经降下了‘陨石雨’,发生了地震,就难保不会再发生第二次地震。

  “特别是我国西南地区,刚好处于地震带上。即使滇南省刚发生过大地震,不太可能短时间发生第二次。但作为同在地震带上的蜀南省,很多市县又远离滇南省地震震中,是很有可能会发生地震的。

  “当然,除了西南地区,我国其他四个地震区上的省市也需要格外注意,如位于华北平原地震带上的燕京、冀州两地。如果你有同学、战友在这些地方,最好也提醒他们一下。

  “地震发生前,往往有异常现象,通常可以从水、生物、地声、气象等四个方面注意。

  “俗话说‘井水是个宝,预兆来得早’。所以,可以从井水的水位、颜色、味道等变化留意。

  “早在《晋书》中就有‘地震,声如雷,鸡稚皆鸣。’这样的记载,要注意家畜、鱼类、蛇鼠、蜜蜂等动物是否大规模异常。也要注意地下是否有大的轰鸣声,地声是地下岩石变动的结果,很可能是地震的预兆。

  “......”

  萧清韫放下手中的钢笔,揉揉发酸的手腕,看着眼前密密麻麻写满的几大张信纸。检查了两遍,确定信的内容符合现在的主流,也没有露马脚的地方。

  想想,又在最后添了段:有时间的话就代我去看看爸爸,有什么工作上的困难多向他请教。你是他女婿,相信他必定会倾囊相授的。

  最后附上萧斌工作地址、电话,为了保险起见,也把家里的地址、电话也附上。

  穆卫军......应该能懂她的意思吧?

  把信装进信封,贴上邮票,等下午的时候就去公社把信寄走。

  看着装好的信封,萧清韫舒了一口气。她已经把关于地震的基本常识都简要的写下来了,也专门提到了唐山所在的冀州,能做的都做了,接下来就看穆卫军能做到哪一步了。

  她相信只要她说的,穆卫军都会很认真对待。但要在这个很多人还没有提前预防意识的时代,以一己之力推动它的进行,难度可想而知。

  一切只有看天意了。

  转眼就到了6月中旬,农忙也接近尾声。萧清韫终于死心了,也确定了。

  正常情况下,在同一个省内,穆卫军收到信并立刻回信,一周的时间萧清韫就能收到回信。但现在已经过去十几天了,穆卫军既没有回信,就连萧清韫每月8、9号左右收到的“家书”也没有。

  那只有一种可能了——穆卫军真的去了滇南灾区。

  萧清韫一想到这种可能,心就提了起来。她前世关注过汶川的巨大地震,知道有很多军人在救援中牺牲。虽然这一次地震的等级并没有汶川地震那么高,但毕竟是两次7级以上地震,属于震群型地震,余震活动额度高,强度大。危险可想而知。

  萧清韫心里着急担心,但还不能表现出来,免得让家里人跟着一起担心。但她忘了,穆卫军每个月寄回来的信都是穆达山从大队拿回来的,这个月没有穆卫军的信,穆达山怎么可能不知道呢。

  这天吃午饭的时候,穆达山就皱着眉头有些担心地说道:“这都13号了,囊凯还没收到老三的信?自从老三从战场回来,每个月的信都准时的很,这次这么久都还没到,莫出啥事哟。”